1990年初,日本出了三套引發爭論的政治漫畫,分別是《政治最前線》、《革命情迷》、《聖堂教父》。它們對於處在經濟衰退期的日本社會,學術語言叫做泡沫經濟崩潰,與變動劇烈的日本政壇都提出了針砭與改進之道,雖然看法各不相同,不過對於日本國民的迷惘、對政客的不奈與死氣沈沈的社會氛圍,倒是不謀而合。三套漫畫為自己設定的故事主題,很湊巧的,都是社會改革的奧德賽之旅。 改革的對象,是那個曾經在戰後滋養日本經濟、架構戰敗日本社會新秩序的政商體制,其代表性人物在《革命情迷》是天動,在《聖堂教父》是伊佐岡,在《政治最前線》是...,;改革的路途,都像桃太郎一般,一路走去呼朋引伴,組成一支精銳部隊,成為改革的先鋒,社會的中堅;改革的信念,則是積極迎向權力,有權的人才有改革的力量,政治的敗壞不在政治本身的腐化本質,而是政客的短視近利,掌權者的墮落。
就故事來說,即使除去一些理想化的政治內容,浪漫的情節還是不少的。但在川口這種右翼漫畫家筆下,注定了鐵血有餘浪漫乏乏。
唉……要論政治,日本人大概就快忘了“自主政治”這一概念了。不過正如各家的價值觀不同一樣,我們覺得他們處處受阻,他們自己可不認為。即使從這些右翼作品也可見一斑,對“政治”的理解,對“強國”的理解,與中美等大國大相徑庭。對社會認識得越多,越發現民族思維慣性的巨大差異。島國,無論如何自詡為海洋國家甚至行動實際化,終究逃不過“島國國民”的民族思維。
川口的兩部“艦隊”作品,還有一部沒看呢。以後有機會再說吧……
评论